【社工感悟】社工小成长,管理大学问

2018-10-24


心中似水柔情,

胸怀似月安宁。

激荡风华岁月,

今时即挽光明。



1


站在管理层的位置上,立场与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一样,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





我从前会被很多人左右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被自己强加给自己的他人眼光束缚着自己。但是这三个月来的磨炼,让我成长了许多,大概成长有二,待我慢慢细说。



2


我的成长一:管理不是管理人。

这是罗娜督导带给我的启发,但为什么说管理不是管理人呢?

且听我说之。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以管理人的角度来管理的话,只会源源不断的带给自己麻烦与烦恼,吃力不讨好。


管理需要做到对事不对人,管理层的职责不是要强硬的去改变一个人意志,然后让同工按照管理层的意愿工作,而是通过制度本身、事情的本身去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意识。


矛盾的来源是因立场的不同,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判断。


我认为和同工的沟通不是居高临下的,应该是平等的。且管理不是单方面的,是互动的。


所以我想,管理层在管理的时候,当同工一味说需要同理的时候,也请同工反思一下,对待管理者,同工是否也应该有同理心?


如果不能指望同工站在管理层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人情管理就是行不通的。




3


我的成长二:专业素养的养成。

专业素养是什么?在大的条框下,怕是还各自有各自的见解。


原本我不是学习这个专业的,之前也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工作,社工这个词,对我来说,是全新的。


了解社工行业2年时间,一直在试水,在碰壁,真正花在专业素养上的时间很少。从培训中获取的知识以及在服务中获取的经验并不足够,在我成为管理层开始,我才真正的让自己往专业素养上用心。





对我而言,考取社工助理师是最基本的目标,可喜的是,我在8月迎来通过了社工助理师考试的消息。


第二个目标是做服务的时候要有宏观思维。大格局奠定的是服务的成效。


通过批阅同工的文书,我能深刻体会到整体逻辑的重要性,小到一个活动的背景理论和目标的逻辑关系,大到整个服务计划的逻辑性、合理性,都是紧密相关的。


从前的我只看到如何去开展每一次的服务,看不到服务如何整体化,项目化。


现在的我,且不管是否能做到,至少能看到更大的格局,至少有总体服务的意识。


但这并不足够,我还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这不是一个短期目标,可能需要一年,两年,或者三年时间去浸泡,去学习,让自己真正的富有。


我从不怕承认现在的自己专业不足,因为我有信心,假以时日,我必定能成为一个专业性强的人。




4


除了以上,我还有一点个人的小体会,

应该会有很多人觉得,我是一个超自信的人,有点盲目和绝对,有点自欺欺人。






为什么给自己超乎正常的自信,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让自己有自信很重要,不是所有事都能顺风顺水,当困难与矛盾不断冲击自己的时候,没有自信,很容易被打败。


所以,我总是坚信自己能行,只有足够的信心,才能坚持不放弃,因为放在我面前的,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的道路。




社工成长的路上,有我有你还有他,只要保持初心,这个行业会有足够的天空任鸟飞~



图/来源网络

文/瑞德社工张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