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德社工岑姑娘 图/百度
不知不觉三个月又过去了,不知不觉我已经在本家综本领域工作了将近一年时间了。
在这一年里接触了关于社工的各式各样的零零碎碎的工作。
总体来说包括有社区探访、工作坊、活动、小组及个案,这些都是平时工作都要完成的指标,也是通过完成这些指标让我慢慢成长起来,无论是心理上亦或是精神上。
可是,社会工作真的只是在完成一个个的工作指标这么简单轻松吗?经验告诉我,非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务上社会工作不仅仅只是完成各项工作,更是需要社工运用专业技巧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并感同服务对象的身受协助服务对象进行“自救”。
很多时候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了,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社工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份工作当中去,用社工的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我依然记得在一次督导培训的时候,督导曾经用一个案例问过我们: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五块钱,刚好你看到一个乞丐和一个残疾人,作为社工你会把钱给谁?
当时我先入为主的觉得社工应该会把钱给更需要的那个人,乞丐肯定是因为没有钱吃不起饭才会去做乞丐的,所以选择给了乞丐。
但答案不是,也没有一定的答案。
疑惑吗?
其实社工不应评判钱应该给谁,社工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去帮助这同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乞丐与残疾人,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展开“自救”,而不是判断这5块钱应该给谁。
同样的,在社会实务工作中,当服务对象遇到困难,社工只需要协助服务对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知帮服务对象做决定。
在这三个月内,也是因为上面谈论到的指标原因,我开始尝试着开展一直一来我很害怕接触的一项工作--个案。
曾经我一度认为自己涉世未深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尚浅,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处理一个个案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但是工作经验不是文字,始终是需要自己经历过才能总结得出来,不能当旁观者拿别人的工作经验进行复制粘贴。
我的第一个个案,一个六岁的智力残疾小男孩,母亲也是智力残疾人士,没有依靠没有监护人,母亲经常性晕倒,案主多动喜欢乱跑打闹。
在接触他们的这将近3个月来,我觉得自己真的是成长了很多。
一开始面对案主母亲天天的电话轰炸跟电话里的哭腔,很多时候我真的是不知所措,甚至有点害怕案主母亲打电话过来。
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才是正确的,有时候面对案主母亲的哭诉我只能在电话的另一边沉默。
但经过这一次次的案主母亲的电话轰炸、晕倒、寻求帮助及在听取督导的意见同工们的经验后,我开始慢慢的得到成长。
知道在面对案主母亲哭诉的时候应该怎么“终止”她的哭诉,让她的哭诉转而变成坚定的语气,并承诺我下次一定会变得更加坚强。
案主母亲的电话也开始慢慢的减少,虽然还是会经常性的晕倒,但是在面对社工的时候态度变得积极,也会在寻找社工帮助的时候把重点放到案主的康复上去,主题不再游离。
这只是一小部分的工作,仅仅作为实例来说明工作并不单单是指标,而社工并不只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